老了以后,我们会像现在的老人一样,对手机电脑这些新玩意儿一窍不通吗?这个问题我最近老在琢磨,尤其是看到不少中老年人站在自助点餐机前一脸懵,半天不会操作的时候。说实话,这场景让人有点心酸,但也挺好笑,毕竟咱也怕自己老了变成这样。
想想现在,90后、00后玩手机电脑跟吃饭喝水似的,手指一滑,啥都会。点外卖、刷短视频、搞直播,眼睛都不带眨的。可到了60后、70后,很多人连微信转账都得让年轻人教半天。这是为啥?简单说,年轻时接触的东西不一样。90后上学那会儿,学校就开电脑课,敲键盘、写代码,玩得溜熟。可70后那时候,电脑还是个稀罕物,很多人压根没摸过。时间一长,差距就拉开了。
这差距不只是技术问题,还有生活习惯。年轻人整天泡在网上,热梗、黑话张口就来。中老年人呢?不少人连“社死”啥意思都得查半天。就像我有个叔叔,60岁了,平时爱看新闻联播,给他看个短视频APP,他愣是不会滑动屏幕。不是他笨,是压根没接触过,咋会?
再说个例子,我妈最近想学用导航软件,出门不迷路。结果光是下载个APP,她就折腾了半天,还老问我“这个图标点哪”。最后好不容易学会了,高兴得跟中了大奖似的。这说明啥?中老年人不是学不会,是学起来费劲,需要时间和耐心。可一旦学会了,基本操作还是没问题的。
科技这东西,更新换代快得吓人。十年前谁能想到手机能点外卖、叫车?现在无人驾驶、智能家居都出来了。等我们90后老了,估计又有新玩意儿冒出来。比如,虚拟现实眼镜可能满大街都是,年轻人戴着跟外星人聊天似的,咱们能跟得上吗?不好说。毕竟,学习新东西需要精力,年纪大了,脑子转得慢,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肯定不如现在。
不过,也别太悲观。科技发展虽然快,但设计越来越人性化。现在的自助机、手机APP,很多都考虑到了老年人的需求。比如大字体、语音提示,操作简单到不行。就像我外婆,70多岁了,学会了用语音发微信,高兴得逢人就炫耀。说明啥?只要愿意学,基本功能还是能搞定的。
还有一点,学不学得会,跟你混的圈子有关系。年轻人整天刷社交媒体,啥新奇玩意儿都知道。中老年人呢?不少人就爱看电视、聊家常,信息来源少,接触新东西的机会也少。就像我一个朋友的爸,退休后天天打麻将,手机就用来打电话,压根不关心啥新科技。可我另一个阿姨,退休后爱上了旅游,学会了用手机查攻略、订酒店,玩得比我还溜。这差别,不就是生活方式决定的吗?
说到这儿,我想起了个事儿。去年我带我爸去医院,挂号得用自助机。他站在那儿看了半天,急得满头汗,最后还是我帮他搞定的。后来我教了他几次,他现在自己能挂号了,还挺得意。这说明啥?学新东西,态度最重要。只要你不抗拒,慢慢来,总能学会点。
当然,未来科技肯定更复杂。可能等我们老了,智能家居、无人驾驶这些玩意儿成了日常,操作逻辑跟现在完全不一样。年轻人可能用脑电波控制设备,咱们还得用手点屏幕,咋比?但反过来想,科技是为生活服务的。设计者总得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吧?不可能让一大群人被甩在后面。
再说说中国在这块的努力。咱们国家这些年特别重视科技普及,连农村的大爷大妈都能用手机看新闻、买菜。政府还推了不少“适老化”项目,比如社区开智能手机课,教老年人怎么用APP。这不就是为了让大家跟上时代吗?数据显示,2024年,中国60岁以上网民已经超过1.5亿,很多人都会用微信、支付宝。这说明,年纪大不代表跟不上,只要有学习的机会,咱都能行。
总的来说,变老不等于跟不上科技。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学,愿不愿意跟年轻人多交流。就像我一个邻居,60岁了,天天跟孙子学玩游戏,现在连王者荣耀都会了,牛吧?所以,未来咋样,还得看咱们自己的态度。你说,学还是不学?这是个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