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涨2000亿,苹果拉了阿里一把

风传快两年,苹果手机在中国的AI合作伙伴终于敲定。

2月13日,在迪拜举办的“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”峰会上,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确认了阿里与苹果的合作消息。

蔡崇信表示,“苹果在中国需要一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,为他们的手机服务。苹果一直非常挑剔,他们与中国的多家公司进行了交谈。最终,他们选择与我们做生意。”

受此利好消息影响,2月13日,阿里巴巴港股盘中一度涨超9%,创下自2022年11月1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。苹果2月13日晚股价也上涨了1.97%。

从2023年开始,苹果便不断寻找国内的AI合作方,并几乎接洽了市场上的所有头部AI公司。据多方信息,进入苹果洽谈名单的不仅包括百度、腾讯、字节等大厂,也有智谱等“AI六小龙”代表,以及近日在春节期间火爆全球的DeepSeek。

在“高手云集”的AI领域,苹果又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阿里?

内容图片

▲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、董事局主席蔡崇信

01、为何花落阿里?

表面看来,财大气粗的苹果应该是主导方。但据《财经天下》从各方了解,苹果这场历时近两年的谈判,进行得并不顺利。其核心原因在于,苹果对合作方的要求很高,而能适配,或有意愿适配的公司并不多。

Counterpoint Research 副总监Ethan Qi向《财经天下》表示,对于苹果来说,其合作对象不仅要是AI领域的一线公司,同时考虑到合作的长期性,模型需要保证足够领先。

2024年,市场曾传出百度最终获选的消息。但进入到12月,The Information披露:在处理iPhone用户提出的常见问题时,百度大模型表现出了理解力不足、回答不准确的情况。

除技术挑战外,苹果与百度在用户隐私保护上也存在分歧。百度希望保存并分析从iPhone用户的AI相关查询中获得的数据,而苹果的隐私政策禁止收集此类数据。

内容图片

在这轮围绕苹果的争夺战中,在用户数量级上断层式领先的豆包App母公司字节,拥有国民级应用微信的腾讯,以及爆火的DeepSeek,也相继进入过苹果的射程。

没有选择字节的原因,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向《财经天下》表示,因为阿里相比字节有着更齐全的矩阵模型,“尤其是0.5-3B的小模型,更适合设备端侧运行”。此外,字节与美国公司合作,也存在地缘政策风险。

据《财经》报道,2024年12月,苹果一度找到腾讯,表达过要正式合作的意向,但最终合作没能达成。原因在于:第一,腾讯大模型表现不够好,腾讯对AI技术投入主要是为了应用于游戏、社交等自身业务。因此,腾讯多个业务部门都配备了AI团队。混元大模型的核心成员不太稳定,也影响到了大模型的研发进度。

行业内人士还告诉《财经天下》,腾讯与抖音,与苹果也都有30%的“苹果税”抽成争议没有解决。倘若进行AI合作,很可能涉及后续双方在“苹果税”上进行洽谈的筹码。而阿里在虚拟商品交易上,与苹果不存在冲突。

另据媒体报道,苹果与DeepSeek也讨论过合作意向,但最终认为DeepSeek团队还缺少与大客户合作的人力与经验。

能根据苹果手机的数据理解用户请求,有足够庞大的团队响应开发,阿里最后几乎成了唯一选择。

作为电商巨头,阿里拥有足够多的消费者个人数据和分析能力。此外,“阿里的通义千问模型在技术上能满足苹果的需要。阿里云的资源投入也有足够的算力,从而更好地服务iOS在中国的上亿用户。”Ethan Qi说。

事实上,阿里通义千问的模型能力在过去一年,也经受住了多方检验。

1月29日,阿里云发布通义千问旗舰版模型Qwen2.5-Max。该模型预训练数据超过20万亿tokens,并在三方基准测试平台Chatbot Arena盲测榜单中,以1332分超越DeepSeek-V3、OpenAI o1-mini和Claude-3.5-Sonnet等模型,位列全球第七名,成为非推理类的中国大模型冠军。

在提供云服务上,阿里云也位列前茅。2024年7月,在Forrester发布的全球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研究报告中,阿里云凭借领先的产品性能,获评AI基础设施服务产品力全球第二。

同年11月,Gartner发布报告称,阿里云入选全球生成式AI领域的新兴领导者象限,在产品特性与未来潜力两大维度均排名全球第二。

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苹果在海外与OpenAI的合作不是排他性的。因此苹果与阿里合作的同时,很可能也仍然保留了与其他公司探索局部AI合作的可能。

02、AI手机这次真来了

苹果最大合作悬念的揭晓,也意味着中国用户终于不必再与iPhone的“Apple Intelligence”功能遥遥相望。接下来,AI手机的端侧大战,随着最大对手苹果的躬身入局,也要进入贴身肉搏阶段了。

那么,用户接入阿里版“Apple Intelligence”后,可能会获得哪些体验提升?

从海外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用户反馈来看,在OpenAI支持下的Apple Intelligence,主要是将ChatGPT深度整合。特别是当Siri遇到超出其处理能力的复杂问题时,就会将任务移交给ChatGPT处理。

有测评博主在社交平台上表示,新版Siri可以支持更复杂的语义理解、打断或是反复。该用户先让Siri帮忙定一个10点的闹钟,随后打断、换成设置一个10分钟倒数的计时器。Siri能顺利识别出前一个指令已经不需要执行,同时快速执行新指令。

当用户提问“教我怎么做可乐鸡翅”“帮我做一份在洛杉矶的三天三夜旅行计划”等更复杂问题时,Siri则表示需要调用ChatGPT来回答。在识别正确语意的情况下,ChatGPT基本能够给到用户满意的答案。

Apple Intelligence还引入了视觉智能功能,例如通过iPhone 16的相机控制,结合OpenAI的图像分析能力,用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拍摄对象。

例如,有用户对着一辆自行车用英文询问:“我可以用它来做什么?”Siri会先询问是否调用ChatGPT来回答,得到用户确认后,ChatGPT会开始识别图像,给出回答。用户随后令其将回复翻译成中文,ChatGPT也迅速响应和执行了。

内容图片

但整体来看,海外用户对苹果AI的功能评价还处于两极分化。不少用户吐槽,苹果AI功能总体表现还比较鸡肋,“有和没有的差别不大”。

特别是“相机识别的精准度非常糟糕,在易于辨认的环境下才能精准地识别。这对于认知正常的人来说,没有任何使用的必要”。而照片的“AI消除”功能遇到复杂点的画面,也很难消除干净。

而iPhone接入阿里大模型后,除了iPhone既有的AI功能,是否会与国内App厂商联动,碰撞出新体验,也有待观察。

“苹果与OpenAI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生成式AI技术上,如ChatGPT的集成,用于提升和延伸Siri的能力。而通过与阿里的合作,Siri将可能在中文语境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务。”Ethan Qi说。

Ethan Qi也认为,“AI手机”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是个新概念,手机厂商有AI的加持,不一定意味着其销量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极大提升。但没有AI功能的手机,对于在高端市场中的“军备竞赛”,已经意味着“掉队”。

IDC预测,2025年中国新一代AI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1.18亿台,同比增长59.8%,整体市场占比达到40.7%。

近日以来,国产手机的端侧大模型落地已经明显加快,火药味空前浓烈。DeepSeek的爆火,更引发了手机厂商比拼接入的速度之争。

2月5日,华为率先宣布其纯血鸿蒙系统中的“小艺App”率先上架DeepSeek-R1 Beta版。其后数日,荣耀、OPPO、魅族、努比亚、vivo都相继官宣,手机接入DeepSeek-R1模型。

只有小米手机看似还在“负隅顽抗”,但1月雷军曾传出以千万年薪招募了前DeepSeek成员罗福莉,助力小米自研大模型的提升。

2月12日,三星也宣布了与智谱的合作,Agentic GLM将成为其三星新手机Galaxy S25的AI能力来源,帮其处理文本、语音、图像和视频等多模态数据。

至此,国内市场上的主流手机品牌已悉数完成AI与硬件的嵌合和部署。业内人士称,2025年将成为“真正的AI手机元年”。

03、谁最受益,谁要奋起直追?

不论如何,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谈判,阿里与苹果的“联姻”对于双方来说,都是重大利好消息。

Ethan Qi告诉《财经天下》,目前各家AI厂商要在短时间内获客C端用户,都要耗费极大精力。而苹果自带2.5亿用户,合作对于通义千问模型来说,是最便捷的提升用户数量级的途径。

不仅如此,苹果带来的用户,可以充分地利用通义千问的推理算力,用户实际使用数据更可“反哺”大模型,让通义在服务上得到提升。

在此基础上,作为云服务商为苹果提供定制化AI基础设施服务,阿里云也有望增强其在全球云市场的竞争力,吸引更多B端用户,提高议价能力。

对于苹果来说,能否借助AI合作伙伴落定拉高销量,是当务之急。

苹果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其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收入为185.13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343.76亿元),较去年同期的208.19亿美元同比下跌11.1%。

苹果CEO蒂姆·库克解释业绩下滑时,表示苹果尚未在中国市场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是原因之一。

钟晓磊也向《财经天下》表示,对苹果来说,消费者对于AI服务期待已久。AI服务顺利落地,能帮助苹果拉齐与本土厂商之间的AI服务差距,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换机需求。

不过,考虑到国内手机市场竞争严峻,特别是华为强势复苏的背景下,苹果仅靠AI服务能否实现销量翻盘,还要打上一个问号。

“短期看AI功能对于换机可能提振有限。因为目前应用场景大多有云端替代,不依赖于端侧性能。但从长期看,系统级的AI集成,有利于厂商提升其用户黏性。”钟晓磊说。

内容图片

而错过了这次与苹果的合作,最暗自扼腕的公司莫过于百度。

2022年年底,ChatGPT横空出世后,百度的文心一言一度是当时国内最早发布的生成式AI产品。2023年6月,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3.5版本,在行业内也一度被看作“基本上追平了GPT-3.5”。随后,百度又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.0,生成能力达到GPT-4的七八成,价格仅是其三分之一,表现远超行业预期。

这些表现,也一度让百度进入到了苹果的合作视野中。

但从2024年开始,百度的技术升级速度似乎慢了下来。国内AI领域快速涌现出了豆包、Kimi、快手可灵、DeepSeek等不断刷新用户认知的产品。百度的搜索看家本领,也正在遭遇着被以小红书、抖音为代表的内容平台,和新一代AI搜索引擎的双重夹击。

在“落选”苹果AI后,百度急需抓住AI的下一张船票。

2月11日,李彦宏在参加“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”峰会时表示:“我认为,降本就是创新的本质。而今天,创新的速度比以前快得多。”

两天后,文心一言便在官网宣布,将于4月1日0时起全面免费,所有PC端和App端用户均可体验文心系列最新模型。同时,官网宣布即日起上线深度搜索功能。

另据智能涌现报道,2月12日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(ACG)召开了全员会。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坦言,虽然ACG在2024年年收入、毛利额、KA客户的订阅都实现了20%~50%的涨幅,但大模型战况依然焦灼。

沈抖表示,接下来多模态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,行业的重心将从训练转移到推理,多模态会成为主流的需求。在应用层,沈抖表示接下来部门要聚焦泛营销领域,在销售客服等应用上进一步优化效果。

对于DeepSeek对百度的影响,沈抖认为,DeepSeek在短期内会对百度产生影响,但长期来看是利大于弊的。他提到,即使现在大家看到各家之间你追我赶,但整个行业仍处于很早期的阶段。

另外,据媒体消息,百度与苹果还存在合作机会。据悉,百度一直在开发一种能同时处理图片和文本的人工智能搜索功能,并对中文版Siri语音助手进行升级。这些功能,也正是“Apple Intelligence”的功能套件的一部分。

作者 | 林小葵

编辑 | 李不清

图片来源 | 视觉中国


(科技责编:拓荒牛 )